一是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站,出站不远处的前往佛图关步道和公园的路口;另一个是佛图关隧道口,也是最美最具代表的打卡点,可以在半山佛图关步道观景台俯瞰,也可以下到轨道边近观。
佛图关,位于重庆老城西,地势险竣,两侧环水,三面悬崖,海拔388米,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重庆半岛三面环水,古代涨水季节不可卒渡时,出入重庆必经佛图关至二郎关一线要道。《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佛图关。旧时出重庆城,沿东大路上成都,这是唯一的陆路关隘,出了浮图关才算出了重庆城。关下林木葱郁,烟云缭绕,使雄关婉如浮在两江之上的蓬莱仙境。登关远眺,两江碧玉如带,二桥长虹卧波,道路萦回,石城削天。江南江北美景,尽收眼底。两侧悬崖峭壁,不绝如线,石崖连亘,幽、秀、险、雄,长达1800米。岩下洞穴数十,千变万状,深邃幽奇。江水因山成曲折,雄关随地作低平。
遗存唐宋以来的石刻、佛像、佛来洞及各时期碑文。《佛图关铭》、《佛图关》、《清正廉明》等多种记事碑铭,及岩壁上刻有摩岩石刻佛像,故名浮图关,后更现名佛图关。今佛图关以前称浮图关,“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wu tu,虎)”,“浮图、佛图”关即“於菟”关、“虎”关,此地在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其根由是古代三苗一支溯长江西进到达今浮图关,以“於菟”命名此地。后来古代楚人攻占此地,命名“於菟”,意为“虎牢关”。
今日
佛图关已辟为公园,关南石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佛图雄关”四个大字。园内唐、宋、明、清时的石刻、佛像、佛洞、功德碑、节孝碑及观景亭阁“西枕双江”、“钦贤亭”构成了该处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