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北京国子监古代是做什么的
北京国子监古代是做什么的
16213 17
MR.W |

在北京,有个封建时代皇帝讲学的地方,这城建筑精美,水池环绕,构成“辟雍泮水”境界。这里不仅培养了不少民族首领子弟,而且还接待高丽、暹罗、俄罗斯、日本派来的留学生,这个地方叫国子监。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东侧,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现为首都图书馆所在地,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按“左庙右学”的传统建筑规制建在孔庙右边。 国子监正门内有两座井亭,亭的北面是太学门(又称集贤门,门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牌坊,东西配有钟鼓亭。太学门东侧有190座包括“御制告成”在内的石碑,上刻十三经全文。此石碑系清雍正年间江苏金坛贡生蒋衡用12年时间,一人手书,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成,又称“乾隆石经”,共63万多字,字体苍劲工整。此为中国仅有一的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辟雍殿又称壁雍殿,是国子监建筑的中心,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皇帝来国子监讲学的地方。清康熙以后,第一位皇帝即位,都要来这里讲学。

辟雍殿北面是彝伦堂,为元代崇文阁旧址,本是藏书的地方,明永乐年间重建,用于上课的讲堂。堂的东西两面为典簿厅、绳愆厅,西面为典籍厅,南面为博士厅。交通线路:乘13路、807路可到达。(东城区安定门内成贤街) 景点门票:10元 _x000D_

_x000D_

手机访问北京本地宝首页

对这个问题还有疑问?
追问专家
分享给好友
收藏这条问答
延伸阅读
玩法 手机扫码查看
景点 手机扫码查看
餐饮 手机扫码查看
酒店 手机扫码查看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