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1961年,天坛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祭天礼仪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0年),是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建立的国家祭坛。自明永乐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亲御天坛,向皇天上帝顶礼膜拜,虔诚祭祀。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中和韶乐雅乐源自古代先民生产生活、原始祭祀活动,以其东方特有的乐舞形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用音乐同昊天对话,以舞蹈欢娱上苍,营造天人对越的神奇意境,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