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内的主要宫殿分为前三殿和后三宫。前三殿也被称三大殿,具体简介如下:
故宫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
后三宫简介:
故宫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2、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3、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