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现在省体育馆附近,一环路南三段与人民南路四段交会处。如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还真的有座高塔。高塔的用处,正如其名—用来跳伞。
当年,在成都市南郊一片农田之中,巍然屹立的高塔在周围低矮的建筑中异常显眼。跳伞塔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也是成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地标。成都市档案馆存有一份1964年的文件—《四川省计划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同意成都市修建跳伞塔工程》,其中写到“同意你市在原省农展馆区域内建跳伞塔一座。主塔工程今年先行施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丰富青年人的体育生活,同时又能将体育活动和国防体育结合起来,几乎每个大城市都建有跳伞塔,培训国家需要的军事体育人才。为壮大体育事业,成都市也在1958年成立跳伞俱乐部,专门开展这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丰富青年人的体育生活,并将体育活动和国防体育结合起来。
1965年底,气势磅礴的跳伞塔在“千呼万唤”中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整个塔高60米,塔身直径5米,在塔身距离地面40米处,建有4条钢架长臂,长臂下几米处,是一个28平方米塔台,塔基四周是一个面积为1540平方米的沙盘,塔身的4条钢臂伸向四方,附属设施有浪桥、虎伏、旋梯等地面运动器械。另外还有附属的网球场和排球场等,全称为“成都市伞塔跳伞运动学校”,成为成都跳伞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成都新星商业场位于西街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