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角,苍山应乐峰下,建于南诏丰祐年间(公元823~859年)。原规模宏大的崇圣寺依苍山建立,三塔在寺门前,后被毁。三塔巍然屹立。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是典型的唐塔建筑风格。塔身四面逐级交错,建有相对的券洞二孔,佛龛二孔,内置石雕佛像和菩萨像。塔顶有塔刹和大鹏金翅鸟。前有石砌照壁,照壁上嵌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南北小塔矗立在大塔西南、西北角,塔高42.19米,为八角形10级楼阁式空心砖塔,为典型的唐塔建筑风格。
历史上三塔经历了大小地震达30多次,严重的两次发生在1514年和1925年,大理城房屋全部倒塌,只有三塔安然无恙,最神奇的是1514年大地震中,千寻塔从中裂一尺许,旬日而合。
1979年,三塔进行大范围维修,在塔顶发现了680多件珍贵文物,为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佛教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为中外文物界所瞩目。
欣逢盛世,百废俱兴。崇圣寺得沐佛光,在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且经专家学者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原址恢复重建,崇圣寺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源于历史,超越历史,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整片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93亿元,2002年起恢复重建。2005年,一座气势宏伟、规模庞大的寺院,又呈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