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称为三山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亦沿此说。到了明代,梵净山已成为一方名胜,有数个名字并称,“九龙”、“饭甑”、“梵净”、“大佛山”。
梵净山历史介绍明曹学佳撰《贵州名胜志》称为九龙山,据历代方志记载,它还有“月镜山、“江头山等名称,自明万历以后,其他名称逐渐湮没无闻,只以梵净山名世。
与此同时,还因新金顶超然卓立,也有“卓山” 之称。综其数称,“梵净山”则为官方主流称谓。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官方统一以“梵净山” 而名,民间仍间成流传“大佛山” 等称谓。无论称谓如何,自唐代崇尚佛道,于此山佛修寺庙、道建殿堂,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先后建有“四大皇庵°和“四十八脚庵”,逐新成为国内著名的弥勒道场。
千百年来,梵净山以其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超凡入圣的佛教流传,均给世人、以无穷魅力和巨大话惑,由此形成独特的梵净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