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因为是
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
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
雁塔。名称延续用到至今未变。
玄奘为了贮藏译出的佛经,和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等珍宝,主持设计了大雁塔。大雁塔就建在慈恩寺内,初始为五层,后来唐高宗命人加升至九层。时光荏苒,大雁塔经多次修缮,于后唐时期降为
七层。佛塔多用来贮藏经书、供养舍利和礼佛尊佛等,最早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土后,融合中西方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