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分布着石林、土林、冰塔林等各种特殊的自然景观之“林”,但以景色壮观、气势庞大而论,没有一处能超过扎达土林。阿里扎达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扎达县城外围的山坡上,土林到处都是,可从县城徒步前往。往来扎达时,在途中停车,就可看到大峡谷般的景色。其中又以毛刺沟的土林最为壮观。这里严整的山体,酷似一座座土城古堡,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浩大壮阔。扎达土林是世界仅见的处于发育和成长期的大型土林,其数千平方公里的规模也属世界罕有。
扎达林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观。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终于雕琢成今日的模样。扎达土林从北西到南东,海拔大体在4500米上下,绵延175公里,宽达45公里,是一片貌似北方的黄土高原。在245-6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海拔还相对低矮,在这两大山系之间,是一个面积广达70000平方公里的外流淡水湖盆,来自两大山区的河流,携带了大量砾卵石、细粉沙和粘土堆积于湖中。
随着高原不断上升,湖盆相对下陷,在数百万年间,湖盆中积累了厚达1900米的堆积物,主要是夹有砾卵石层的棕黄、褐色或灰黄色的半胶结细粉沙层,不仅外貌酷似黄土,而且由于有钙质胶结,具有类似黄土的直立不倒与大孔隙等性质,为以后风雨和流水雕琢成各种地貌造型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扎达湖盆在数百万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早期是亚热带森林草原气候,在海拔大约2500米的海滨,驰骋着以三趾马和小古长颈鹿为主的动物群,湖中生长着似天鹅绒鹦鹉螺和介形虫等淡水生物,后期气候逐渐转凉,过渡到温带森林到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