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
古代的滇池北起松花坝,南至晋宁宝峰,东到呈贡王家营,西到今马街山脚。在战国至西汉的古滇国时期,滇池东北岸的水位已下落至1915米左右,今落索坡、龙头街和黄土坡附近的大片丘陵和平地已露出水面。至唐宋时期滇池水位降到了1890米,滇池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明朝为350平方公里,清朝为320平方公里,今天已不到300平方公里。滇池的库容也与面积同步不断减少,唐宋时18.5亿立方米,到清代为16亿立方米,1947年估算约15.7亿立方米,今天库容仅13亿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