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墓葬,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悬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鄂等省。有悬棺的景点分别是龙虎山悬棺、三峡悬棺、四川僰人悬棺、龙河悬棺、商洛悬棺、格凸河悬棺、石门悬棺、荆竹坝悬棺、武夷山悬棺。
悬棺葬式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