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凤山的开放时间:开放至18:00。
九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占地5000多亩,海拔600米以上,九个五彩斑斓的瑶池散落于森林之中,清澈透底,彩池颜色,随季节更替,变幻多端。度假区内原生态植被完好,拥有2000多亩梨花山,其中百年梨园更是远近闻名;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有回龙湾摩崖造像、寨子坡土城墙遗址、王家沟红旗渡槽、付家坡清代墓群、诗人柏桦知青时代寓所等文物景点。
是推荐景点:大足石刻 、荷花山庄 、海棠香国历史文化风情城 。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属长江上游地区,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大足石刻非常出名,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更使大足成为中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地。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北山,即古龙岗山,共290龛窟。著名龛窟,如心神车窟,窟正中之皤龙“心神车”尤为奇伟。其间净宝瓶观音、多罗、文殊、玉印观音、如意珠观音、普贤、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等,雕刻对称,严谨有序,浑然一体。
奥陶纪景区依托独特的石林地质奇观打造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空刺激体验项目”集中地,已建成包括悬崖秋千、玻璃吊桥、云端廊桥、高空四级跳等“7大高空体验项目”及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悬挑长度最长的玻璃廊桥(80米悬挑)--天空悬廊。
公园实行通票制,全面向游客开放,不再另行购票。奥陶纪景区依托独特的石林地质奇观打造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空刺激体验项目”集中地,已建成包括悬崖秋千、玻璃吊桥、云端廊桥、高空四级跳等“7大高空体验项目”及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悬挑长度最长的玻璃廊桥(80米悬挑)--天空悬廊。
瓷器口镇景点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古镇,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
大足石刻的历史大足石刻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地。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大足石刻的特点大足石刻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大足石刻历史背景大足石刻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大足石刻外观结构转轮经藏窟坐东朝西。窟正中凿一巨大八角中心柱。柱础高大,蟠龙缠绕,柱础上有八角露盘。露盘周边浮雕栏杆,栏杆上有数十嬉戏儿童,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柱上部做八面形高厚顶盖,每面以楼阁宝塔为饰。柱中部镂空环列八柱,支撑于露盘之上,顶盖之下,成八柱亭式法轮形制。
涪陵八大景有黔水澄清、桂花秋月、荔圃春风、白鹤时鸣、鉴湖渔笛、铁柜樵歌、松坪列翠、群猪夜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