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极殿的门票是包含在故宫门票内。在去之前,可以提前咨询门票以及参观信息。
地址:故宫博物院内。
简介:
皇极殿是宁寿宫区的正殿,初建于清康熙年,取名宁寿宫。乾隆四十一年仿乾清宫规制改建,改名皇极殿,做为乾隆当太上皇时临朝受贺的地方,建筑级别仅次于太和殿。“皇极”出自《尚书》“皇建其有极”,意为天子为天下建立的最高准则。
乾隆传位嘉庆帝后,在皇极殿举办了“千叟宴”。晚清慈禧太后也在此举行了六十大寿的庆典,她办七十大寿的庆典时也从颐和园回紫禁城的皇极殿,来接受外国使臣的祝贺。
雍和宫的简介介绍: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
雍和宫简介和历史背景: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清康熙三十二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昭泰门、钟楼、鼓楼、雍和门、雍和宫、讲经殿、密宗殿,呈现中国佛教寺院“七堂伽蓝”式标准布局。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的东西顺山楼,共有殿宇千余间,非常的奢华大气,值得一逛
雍和宫的简介和历史背景:雍和宫是北京市内少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皇家寺院,历史上这里曾是清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后来改为黄教寺院,香火极旺,寺内还有很多珍贵的古建和文物,值得参观。
雍和宫的简介和历史:雍和宫是北京市内少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皇家寺院,历史上这里曾是清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后来改为黄教寺院,香火极旺,寺内还有很多珍贵的古建和文物,值得参观。
雍和宫的历史文化简介:雍和宫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曾是雍正继位前的府邸。历史上,雍和宫经历过三个阶段: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中段升格清帝行宫。最终改为皇家寺院。“府晋为宫”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寺”正值大清定都北京百年的乾隆九年(1744年)。
雍和宫资料简介:雍和宫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中段升格清帝行宫。最终改为皇家寺院。王府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府晋为宫”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寺”正值大清定都北京百年的乾隆九年(1744年)。
雍和宫简介和历史: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
雍和宫简介历史:雍和宫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中段升格清帝行宫。最终改为皇家寺院。王府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府晋为宫”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寺”正值大清定都北京百年的乾隆九年(1744年)。
雍和宫的由来和历史:雍和宫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的历史由来:雍和宫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