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位于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
白鹿洞书院最初没有洞,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南康知府何岩,琢石鹿置于洞中;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在白鹿洞上筑思贤亭;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江西参议葛寅亮认为洞不应该开,鹿更不应琢,于是将石鹿从洞中取出埋于地下。1982年,维修礼圣殿时在地下2米深处发现石鹿,又重新安放在洞中。
白鹿洞书院有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50余处,有明清以来的碑刻150余块,先贤编纂的《白鹿洞书院志》8种版本,保留有名人匾额、楹联50多副,留下诗词歌赋等1000多首,有文物藏品13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画400多件,各类藏书3000多册。